连续的盈利增长表明中铝集团已经找到了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策略,经过大幅度的“加减乘除”改革,中铝集团已经摆脱一铝独大的局面,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中铝集团聚焦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通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和利润点。
如今,婚恋已不单是个人情感问题或家人朋友关切,它甚至成了一门大学专业。
据民政职业大学消息,今年9月,民政职业大学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将开始招收本科生,这也是全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
事实上,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并非该校在全国范围的唯一“破零”。除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外,民政职业大学今年还开设现代殡葬管理专业,同样也是全国首个殡葬本科专业。
作为两个首次开设的本科专业,引发一系列关注与讨论。实际上,今年已有24种新专业被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同时也有部分专业被多所高校撤销。
高校专业的优化调整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今年新增了哪些专业?大学专业增设或撤销的依据是什么?透露出怎样的未来发展趋势?
婚姻专业学什么?
据公开信息,民政职业大学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社会学、婚姻家庭文化、家庭伦理学、婚姻产业经济与管理、婚姻服务与新媒体传播等。
该专业聚焦婚姻行业发展前沿,主要培养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研究能力,掌握婚姻登记管理、婚姻家庭辅导、高端婚礼项目策划、婚介婚恋产品设计研发等技能,学生将在婚姻登记、婚礼仪式厅等真实场景中学习相关专业。
据民政职业大学副校长赵红岗介绍,该专业今年将在全国12省招收70名本科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行业协会、婚介机构、婚庆服务公司、婚姻家庭咨询机构就业。
对于未来就业前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该专业作为国内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聚焦领域也相对细分,其学习成效以及就业前景有待市场和时间检验,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民对国是直通车表示,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的设立,反映了本科专业设置上的应用价值取向,背后或许有社会对婚姻相关服务需求变化的影响。
专业调整历年之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今年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通知》明确,支持高校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同时,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
今年增设的24种新专业,既有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专业,也有聚焦科技前沿的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还有聚焦传统文化与体育健康的中国古典学、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韩民认为,今年增设的24种新专业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适应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需求。
高校专业调整不仅体现在增加新专业,同时也有一些专业被撤销。
日前,四川大学宣布一次性拟撤销31个专业,数量之多引发关注。此外,宁波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宣布撤销部分本科专业点。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同时,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增、撤、调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数量为历年最多。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2025年,将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先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高校增设和调整专业越来越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
在储朝晖看来,高校专业的调整优化虽折射出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新变化,但未必与国家战略发展强相关。未来还需进一步推动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专业对口”成为过去时
当前,许多高校正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步伐。受访专家对国是直通车表示,要鼓励高校“强化学科、淡化专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更好、更广泛地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韩民表示,当前社会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原有注重专业细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观念已经过时。
在他看来,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高校的专业调整应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跨专业适应能力,而不是专业越来越细、越来越多。高校专业动态调整应当反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应该以学科而非专业为基础,使专业人才具备跨专业的适应能力和更加灵活的择业能力。
“专业未必是越细越好,而是需要更广泛的适应性,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韩民说。
储朝晖指出,高校对专业进行优化调整,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要精准对接市场供需。于高校而言,“设立学科,而非专业”更为重要,要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未来应进一步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学校要建立更加规范的选课制和学分制配资查询平台,更好地将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储朝晖补充说。